欢迎光临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首页 > 市县信息 > 三亚
三亚全流程创新“海绵城市”建设、运用和管理模式
2019-12-19 11:27 来源: 海南日报 发文机关: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字体:   




俯瞰三亚市榆亚路鹿回头滨河公园路段,经“海绵城市”改造,不仅能吸水、蓄水,还能及时排水,消除隐患。武昊摄



随着三亚海绵城市试点的推进,硬件设施在不断完善。

但建得好,还要用得好、管得好。

有了硬件,软件管理上有哪些新的探索?对海绵城市建设而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三亚通过全流程创新海绵城市建设、运用和管理模式,既多方融资搞建设,又全面应用出成果,更注重采用智能化管理工具,构建三大系统确保智能化实时监测和应急指挥。


建设——

打包7个项目涵盖管网和河道等类型

三亚海绵城市试点位于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总面积20.3平方公里,老旧小区很多,要对其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难度不言而喻。

点多面广困难重重,怎么办?

结合城市开发建设计划和项目可实施性,三亚不断优化调整,最终确定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库项目总计122个,计划总投资50.61亿元。

在项目投资方面,三亚为降低政府短期债务、转换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于海绵城市项目均打包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三亚海绵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工作,政府则主导项目前期识别、建设监管、征地拆迁,以及用地支持、验收、运营期绩效考核等工作。

据了解,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海绵PPP项目,已根据项目所属片区及服务区域打包为7个项目,涵盖雨污水管网整治改造、河道修复、水厂建设等多种类型,建设期为3年。同时综合考虑海绵城市试点区现状基本情况,三亚分析目前面临的水系统问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质量提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按照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绿灰结合的思路,三亚还实行补短板、控增量、去存量,统筹源头、过程和末端,协同各职能部门打造区域海绵城市样板,提升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

应用—-

天然水域保持和雨水资源化超预期

依托海绵城市试点区现状自然条件,三亚以东岸湿地、丰兴隆公园等影响区域水环境的重点项目为基础,构建起以内涝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提升为主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建设运行,区域海绵化成效明显。

——区域水安全等级显著提升。根据监测结果,三亚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下洋田、凤凰路嘉宝花园等较为严重的内涝点,经受住了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强降雨考验,也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

——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三亚将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质量提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事项,通过旱季排口全线截污、雨污水混接改造以及管网试点建设,让区域管网系统得以提质增效。通过源头、过程和系统整治,三亚河部分区域水质达到IV类标准,腊尾山塘、鸭仔塘已消除黑臭现象,水质持续改善。

——城市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新增绿地面积约130公顷、生态岸线约13公里、水域面积约40公顷、红树林大面积复种……如今的三亚,通过源头项目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建设起源头海绵控制措施,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而丰兴隆生态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等项目的生态环境功能在区域和流域尺度上不断拓展,让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三亚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程度已达到文件批复要求,占试点区域的13%。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抱坡溪湿地、东岸湿地、鸭仔塘、山水国际山塘、腊尾山塘、红树林生态公园、东河、丰兴隆生态公园、西河、临春河以及水塘、排洪渠等小微水体,天然水域面积已达264.33公顷。

同时,三亚将收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生态补水、工业用水、绿化用水以及道路浇洒用水。据统计,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的年供水量约为3647万立方米;已建成的湿地和公园调蓄处理总量为3.4万立方米;部分源头建筑与小区项目、广场绿地项目建设中设置的雨水桶和调蓄池,调蓄容积共计0.84万立方米。经汇总,全年雨水利用总量共计可达370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可达10.15%,超过上级下达的5%目标值。

管理—-

三大系统确保智能化实时监测和指挥

三亚海绵城市注重推行智能化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三大系统:

——“海绵城市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集成海绵设施、排水管网、河道、湖泊安装的在线监测数据,可实现对排水管道、检查井、排水口、海绵设施、城市河湖水系等点位数据的在线监测和预警预报,可为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还能及时、准确地为公众发布精细化内涝预警预报信息。

此举也大幅提高了三亚应对排水内涝时间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减少由于内涝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该系统还包括监测数据展示、监测地图查看、监测数据对比3个功能。

——内涝预警与防汛应急指挥系统。

当排水系统发生检查井溢流、路面塌陷、管道破裂、管道堵塞和危险污染物排入等紧急事故时,如何发现并快速反馈问题、准确通知相关责任人、跟踪记录处理过程等非常重要。高效的应急处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证管网尽快恢复正常。

三亚内涝预警与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就综合运用在线监测预警、模拟分析、定位技术、移动终端手机等信息化技术,为排水系统的应急抢险提供全流程、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并辅助应急方案科学决策。

——海绵地图管理系统。

三亚海绵地图管理系统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叠加相关的各种专项信息,如交通、水域、建筑、植被、地下管网、海绵项目等,建立起海绵城市一张图,为规划、设计、决策提供准确的空间数据参考。

以地图为载体,三亚突出展现海绵城市试点区的现状,通过对比各阶段、各分区的目标和建成状态,反映出不同级别地块的建设效果。该系统还能动态集成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作为平台展示的统一窗口,为其他应用子系统提供地图服务。

三亚海绵地图管理系统共包括:地图基础操作、地图数据显示、专题图显示与生成、海绵项目分类统计4个模块,能让管理者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摘自《海南日报》2019.12.10 记者平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务  网站支持IPV6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9号(工作日:8:00-12:00,14:30-17:30)

联系电话:0898-65342877

主办: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琼ICP备05000041 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7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270号

欢迎光临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文域名: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务
主办: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9号
(工作日:8:00-12:00,14:30-17:30)联系电话:0898-65342877
琼ICP 05000041 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7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270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